無所事事的玩耍,是寶寶的重要學習過程

「了解寶寶的遊戲發展,讓寶寶享受在適齡適能的遊戲中。」 
遊戲治療大師Garry Landreth曾說過:「鳥飛,魚游,兒童遊戲。」
玩遊戲對每個孩子來說,都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。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kson就主張遊戲是具有發展自我的功能,透過「盡情地玩」孩子可以認識自己及外在事物,也藉由遊戲互動認識他人,產生情感連結與交流。
每個年齡層的孩子都有不同的遊戲模式,了解孩子的遊戲發展,讓我們能提供孩子適齡適能的遊戲情境,也能避免過度要求孩子做到超乎他年齡與能力範圍外的事。

兩歲前的寶寶怎麼玩?

著名社會學家派登(M.B. Parten)根據研究,將兒童遊戲分成不同階段,而兩歲前的寶寶正是處在無所事事的遊戲(unoccupied play)階段」,也就是說,他們玩遊戲常常是沒有任何目的性的。
他們會隨機地去注意到好玩的事,因此時常東張西望、到處看看,看到東西就伸手摸一摸、咬一咬、丟一丟、踩一踩…等,有時到處翻滾、爬行或走動,有時會躺著發呆或靜坐片刻,有時會玩玩自己的身體,像是看看手、吃吃腳、拍拍肚子等。
他們看似沒有在做特定的事情,但其實這些透過感官與動作遊戲的過程,是寶寶隨時隨地都在進行探索與學習的重要證據。當他們在地板上翻滾,他們會感覺到自己與地板間的關係;當他們看看自己的手,他們會逐漸發現原來這隻手是我身體的一部份;當他們隨機地東張西望,他們會看見環境中許多新奇的事物,慢慢長出探索世界的好奇心,也促使他們發展動作去滿足探索的欲望。

大人可以怎麼做?

在這個階段,大人若能保持開放的態度,並且提供支持探索的環境,對寶寶的遊戲發展將會有很大的幫助。我們可以提供寶寶不同的生活物品或玩具,像是不同觸感的布、不同形狀的積木、不同大小的球球、乾淨的鍋碗瓢盆、不同質地與口感的水果等,讓寶寶的生活中,時常都有隨手可得、能放心探索的東西。
當下次寶寶又拿起東西看一看、摸一摸、吃一吃的時候,別忘了停下腳步,觀察並欣賞一下寶寶玩的過程,他們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認識世界喔!
吳姿盈